2017-05-16 16:25:00 来源:江苏文明网
黄希来,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工程公司济南制梁场领工员,中国中铁一线员工,同时也是徐州市第18例、江苏省第179例成功实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。
能救人一命,是种幸福
2010年6月7日,黄希来意外地接到了一个电话:“你被配上了!”电话里的声音略显激动,“我是江苏省造血干细胞库的工作人员,您的造血干细胞和一名白血病患者完全匹配,您愿意捐献吗?”
“我愿意!”听到这个消息,黄希来不假思索立刻回答,“患者什么时候需要?我现在要做哪些准备?”“您是否还要征得家人的同意,是否需要再慎重地考虑一下?”工作人员善意提醒道。“家人都非常支持我。”黄希来坚定地回答。 “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生命,是我的幸福。”黄希来说。
要对别人生命负责
从接到电话并答应捐献的那刻起,黄希来就把“戒烟、戒酒、少吃肉、保证人身安全”等一系列要求认真地记在心上。“我不吸烟,但平时爱喝酒吃肉,可我还是把这些先戒掉了。每当嘴馋的时候,我就想到现在我的身上还系着另一个生命,也就忍了,我要对别人的生命负责。”经过半年的准备,2010年12月21日,黄希来启程去往南京捐献造血干细胞,公司专门为他举行了欢送仪式。
执著爱心坚守善举
来到南京之后,黄希来接受了为期5天的一系列药物注射,以刺激骨髓增长干细胞。捐赠当天,他两只手臂都被插上了输液管,把血液从右手臂静脉抽出,一个像离心分离机的机器循环鲜血,分离出健康的干细胞,然后血液从左手臂输回体内。在长达5个小时的采集时间段里,他全身的血液在密闭的环境下体外循环了4次,终于从14000毫升的血液中,提取了14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。捐赠过程中要忍受难以承受的疼痛感,最难受的是手臂必须保持伸直,且要忍受压差带来的恶心感和胸闷。但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,他坚决拒绝服用让这过程较为舒服的止疼药。
在黄希来身上采集到的造血干细胞,当时就封存运往上海,在24小时内注射到了患有白血病的患者体内,给对方带来生的希望。
2011年5月26日,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半年之后,黄希来收到了红十字会转交的受捐者的感谢信:“2010年4月30日,当我丈夫确诊为急性淋白血病时,全家人都陷入黑暗之中,面对这个晴天霹雳,我们心里承受的压力和痛苦无法言表……直至您的出现,配型成功并同意捐献,这让我们全家人看到了希望,在得知这个消息时,病床上几乎绝望的丈夫再次燃起了强烈的求生欲望,感谢您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……因为不知您的姓名和地址,不能当面向您致谢,但我们全家人为您和您全家祝福。好心人啊,但愿有一天我们能相见,报答您的救命之恩!”
从事最长的是厨师岗位
参加工作以来,黄希来干的时间最长的就是厨师岗位。一干就是十来年。黄希来挺喜欢这个工作。只要有空,他就坐下来看书学习,研究菜谱,钻研营养学,并不断提高烹调工艺,翻新饭菜花样。他有一个小本本,上面记满了职工的生日信息。每到有职工过生日,他就亲自将一碗热腾腾的长寿面送到职工手中。
现在的黄希来,成了一名领工员。但不管何种岗位,他都在尽职着,努力着。
钱要用在“刀刃”上
黄希来对自己特别“抠门”,150元的外套,60元的皮鞋,100元的裤子,一穿就是好几年。他妻子因为严重的颈椎病病退在家,一个月只有300多元收入,每个月还要花费不少的药钱,儿子上高中,全家人就靠黄希来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生活。推开他的家门,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。这些年,他在工地上到处跑,总是聚少离多,一家人竟连个合影都没有。
他对自己十分“抠”,但在他得知贫困山区学生韩玉梅辍学的事情后,及时伸出了自己援助之手,他赶到韩玉梅的家,给她带去了部分学习及生活必需品,并拿出2000元现金交到韩玉梅中,鼓励她努力学习。黄希来有个朴素的想法:“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,才是物有所值。”
十几年来,黄希来坚持每年义务献血。
黄希来的妻子是一个本分老实的女人,当提起丈夫的这些行为时,她只有朴实的一句话:“只要能帮助别人,我都支持他。”
自1998年以来,黄希来就坚持每年义务献血,先后捐献11000多毫升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《云好人》网站看到的,谢谢!请记住永久网址:http://www.yunhaore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