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凤凰台上凤凰游,凤去台空江自流。吴宫花草埋幽径,晋代衣冠成古丘。”板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,传来琅琅读书声,这里开展的是吴正华正华“老吴韶韶文史工作室”系列的第16场活动。“板桥地区自古以来人杰地灵,一代又一代文艺先贤以文载道、以文化人,现存描写板桥风貌的古诗就有300余首。”吴正华自豪地和台下的孩子们介绍着。
一、传承家乡文化
吴正华是老板桥人,今年76岁,怀着对板桥这片沃土的深情,他积极投身社区文化教育事业,于2018年正式成立了“老吴韶韶文史工作室”。他寻找当地老人和百姓名嘴,组建宣讲队伍,挖掘家乡文化资源,将读书与游览、叙谈、品评、创作等多种方式相结合,通过读书活动讲好板故事,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。累计开展“叙读板桥、走读板桥、品读板桥、创读板桥”系列活动14场,“红色文化引领,点亮板桥记忆”系列活动10场,在板桥社区“莲·驿站”活动中为党员群众、辖区儿童讲课“板桥文史”20场。为板桥街道年轻干部、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、板桥中学学生、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员等讲课25场次,积极宣传板桥乡土文化和家风家训传统文化,服务党员群众3000多人次,增强了社区居民们对板桥文化的认同感、归属感、自豪感,提升社区文明程度和居民综合素质。作为“书记项目”先锋课堂的代表,收到社区居民的一致认可和点赞。
二、传递向善力量
在板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吴正华积极为当地居民开展理论宣讲,分享红色故事,诵读红色诗歌,弘扬长征精神。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、志愿服务、垃圾分类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,担当起举旗帜、兴文化、展形象的任务。吴正华以“问不倒的理论宣讲员”为目标,在钻研宣讲理论和技巧之余,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、党的创新理论、历史名人的生平和著作等相关内容下功夫深入研究,不断丰富知识、提升修养。积极挖掘身边的小故事感染人,用身边的小变化鼓舞人,以此来阐释新思想、大道理。吴正华每次的宣讲都努力做到让大家听得懂、愿意听、喜欢听,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,大家都一致表示,听吴正华的课受益匪浅,是心灵的一次洗礼,让文明新风浸润群众的心田。
三、弘扬工匠精神
吴正华还是雨花台区文史工作者、板桥街道志编写成员,凭着内心对文史研究的热情,他积极参与板桥街道地方志等地的文史编写工作,十几年如一日他热情不减。现仍然为南京社会科学院写作文章并继续在《学习与传播》刊登。这份工作,没有报酬,也没有福利,但是吴正华说“每天都很充实,知足”。一次读报中,吴正华看到一则“国立东北中山中学”流亡南京的报道,为了进一步还原历史、解读抗战精神,吴正华奔走2个多月,寻访了10多位老人,多次前往南京档案馆翻阅文献700多篇,最终写就一篇5000余字考证文章,为东北中山中学在板桥的过往寻得佐证,并为大家讲述了该校流亡板桥抗战救国的那段岁月。吴正华说“中山学子在板桥学习生活虽然只有一年时光,但他们就像一个窗口,让我们看到了流亡抗战的悲壮,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尊严。这段历史不该被抹去,所有板桥人、南京人都应该了解它,传颂它。”一本本的翻阅,一次次的寻访,无疑显现出吴老先生的文史工作研究的深入和专业,“资料征集,我必须坚持亲闻、亲见、亲历、实事求是。”
瑞雪霞光,是吴正华的笔名,诗意又浪漫,它频繁出现在各个媒体上。背后是一名老人对家乡的深情眷念,对文史事业的专业执着。吴正华勤勤恳恳、精益求精、不计报酬、不辞辛劳的工作,深深影响了周围的居民,在他的影响下,越来越多的人投身社区文化事业,成立了“家在板桥”青少年文史研究小队和“百姓名嘴”宣讲团,并在此基础上扩大5支社区文化队伍,大家挖掘南京文史,宣讲文明新风,传承文化,服务发展,共同谱写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华丽乐章。 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《云好人》网站看到的,谢谢!请记住永久网址:http://www.yunhaoren.com